Jas9 Blog – 生活誌

參考資訊

本文發表於 2005-11-07

分類為《像我們這樣的人生

關鍵字

補冬

週日準備從宜蘭搭車回板橋前,爸急急騎了單車去買米酒,說明天是立冬,無論如何都要我帶些什麼去補冬。廚房裡煙霧大作,空氣中瀰漫著濃濃麻油味,我很小時就吃過爸自詡傲人的麻油雞,但這時候,望著那鍋熱騰騰的菜餚,卻難以確認它的味道。

 我總覺得爸那個世代的父親典型,往往帶著難以與兒女溝通的特質,尤其像我們家在宜蘭,為人父母經常要面對的是兒女在成年之前,就離家到台北去唸大學,或許因為這樣,兒女離家前,總忍不住擠盡腦汁要找出任何可以帶走的東西:食物或日常生活用品、各種可用不可用的器具。


 我其實什麼都不缺,又或者可以在我客居當地就近買得,但這些想法、這些話,爸當然一點也聽不進耳裡,每次回宜蘭,總不免要帶著大包小包回來。
 我清楚我們的溝通不良癥結於不去點破,有什麼像蝶蛹一樣的存在,包覆著我們的隔閡以及等待蛻變。
 
 爸在裝著麻油雞的環保袋裡塞進幾尾早就買好凍了許久的魚,他說只有三尾,我當然清楚那必遠不止於那個數字,但不點破地默默接受,並且猜測得到爸自以為暗渡陳倉的竊喜。
 補冬這件事讓我想起父母對兒女的愛總是那麼牽繫得緊,即使必須那麼扭曲、迂迴、反覆假借、引伸。

5 Comments

  1. Rach
    2005 年 11 月 08 日

    小時後對於這些親情的附加物有種叛逆,不管自己喜不喜歡。
    長大後才知道,只要你收下它,父母才會放心。
    後來慢慢去欣賞這些附加物,發現有些還不錯,例如我媽做的包子。一段時間沒吃到還會請她做一點解饞。
    麻油雞是不用說了,我的最愛。可惜老人家怕燥,不過我又畏寒,所以不常吃的到。
    府上的麻油雞如果吃膩了,跟我家的包子換如何?
    一來雙方父母皆高興,二來小孩們可以吃到想吃的。

  2. Rach
    2005 年 11 月 08 日

    對不起
    昨天又恍神了
    當然我是開玩笑的

  3. Jas
    2005 年 11 月 08 日

    你手腳好快,連著回兩篇留言:)
    這個點子雖然知道是玩笑,不過搞不好值得發展成父母愛心滿載溫情交誼物流中心,正好符合這個時代On Demand的大精神。

  4. 阿牧
    2006 年 01 月 05 日

    之前在家的時候
    東西多到不想去碰
    現在久久才回家一次
    總覺得東西突然變的好少好少
    不論是外面的食補
    還是自己煮的東西
    總是少了一份感覺、味道
    還是家裡煮的、做的好吃多了
    這才發現
    自己原來離不開
    親情的羈絆
    下次大家一起來食補吧
    我出人頭
    負責吃
    哈哈

  5. Jas
    2006 年 01 月 06 日

    親情的羈絆是真的。
    不過,阿牧你講得好像邀請大家來吃你的人頭一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