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預訂週一帶兒子去施打第二劑六合一疫苖,卻因為兒子過敏,加上週一容易塞車,下班得遲,因此作罷。當然,更深一層的考量其實主要是:即便到週一為止,距離上次施打疫苗的時間也還未滿週月,所以,考慮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等週四滿週月時,再由太太趁人較少的正常上班時間請假前往。
樂觀愛笑的兒子前幾次在醫院都有超水準的勇敢表現,不過,我們其實也在懷疑究竟他知不知道他到過醫院、還挨了針這樣的事,因為前幾次,不知道是等太久、玩太累或習慣這所他出生的醫院,總之就是那麼巧合在扎針時睡著了。
週四早上,太太帶兒子去打六合一疫苖時,兒子的表現依然超水準,據太太轉述,在場的父母與醫療人員都嘖嘖稱奇於難得見到打針不哭的小孩,有趣的是:當護士與在場所有人都讚嘆完,就在護士把針拔出的那一剎那,兒子突然扁嘴放聲大哭,不曉得是要乎應世俗的期待,還是終於瞭解打針原來是這麼不好玩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這一次的疫苗施打後續觀察,也不如先前那樣輕鬆,除了接受注射的右大腿一應俱全地出現局部紅腫灼熱且有硬塊等症狀之外,莫名哭鬧的情況也出現了。雖說這些症狀都屬正常,而且,也並沒有出現真正值得擔憂的發燒症狀,但打完疫苗後的幾天,我們還是如臨大敵地持續觀察、熱敷、按摩。
大概因為初為父母,許多關於兒子的事,我們都不免斟酌再三。以小兒疫苗接種而言,早先就猶疑於究竟該選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苖:
考慮的矛盾點不外乎:既不想兒子多挨針或增加後遺症,又希望一個也不漏地增強兒子的抵抗力。
最近一個讓我們陷入類似長考的,主要是關於該不該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問題,除了該不該施打,什麼時候施打也得多方慎重考慮。
期待兒子健康成長是再簡單不過的願望,但細節可沒那麼簡單,許多時候,就算是庸人自擾,也得庸人自擾。
咦…明明我比你晚了幾個月生出小豬,怎麼比你還早打第二劑疫苗啊?
滿兩個月之後,我們的確是去打了總計三次疫苗沒錯。
不過滿兩個月打的是五合一;滿四個月是六合一;到滿六個月這一次算起來則是第二劑的六合一。